某工厂焊接结构件,属于不封闭薄壁圆筒。大半圆弧形设计结构决定其焊接存在变形,在焊接后还需机械加工外径尺寸。大半圆弧直径工件,壁厚<20mm,而高度近700mm,即加工表面范围大,造成加工误差大,容易使工件变形,使局部壁厚不均匀,影响工件本身的强度及后续加工余量,进而影响工件的装配和使用。
这种结构的工件导致加工困难。如果车削外圆时是一次车削定尺寸,很容易导致加工应力过大,产生工件变形。通过对实际生产的了解,即使分为几个车削工序,由于加工表面是在工件的外表面,导致加工量都在工件的外表面一侧,使加工力不均匀,造成内弯、变形。由于结构是装配后的运动部件,加工后发生变形>8mm,外圈尺寸须用人工砂轮抛光,这不仅耗时,而且难以确定尺寸精度,严重制约了产品的生产,影响了产品的性能。
为了解决工件加工的变形问题,我们对工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许多改进。工件先用两种单件焊接,然后进行加工。为了防止工件变形,加工前需在工件内圆弧处焊上工艺拉筋,由于这两件工件是在立式车床上同时加工的,也需在两工件间焊接工艺拉筋。根据车削外圆的尺寸,将车削分为粗车削、半精车削和精加工车削三次,半精车削后,工件单边留少量的加工余量,转至振动时效设备上进行振动时效。
振动时效工艺过程
将工件刚性压在平台上,采用JH-700智能频谱谐波交流振动时效设备。该设备通过计算机自动制定工艺。对激振点、拾振点位置无特殊要求,并自动选择五个以上的振动频率,对工件进行多维消除、均化残余应力。该系统能够准确地选择不同焊接结构的共振峰,不会出现旧设备找不到共振峰的现象,解决了旧设备须依靠人工操作的问题。
此外,为了与振动时效进行比较,我们对工件进行热时效试验。由于工件整体刚性差,热时效试验时工件变形量大,加工余量不足以满足下一工序的要求。如果增加加工余量可以确定加工的进行,但经过再加工后会出现新的应力变形,且热时效时间较长,因此工件的生产周期影响工厂的生产进度。这表明,热时效试验不适用不封闭半圆弧薄壁圆筒类工件。
经过新的工艺安排,该工件在精车前内部没有产生半精车加工后的残余应力,因此精车后工件的变形很小,可以满足产品图纸的要求,无需修正,解决了不封闭半圆弧薄壁筒形工件加工变形问题,为了给下一个装配工艺带来保障,新工艺已完全固化在工艺文件中。
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振动时效设备的信息,可直接拨打聚航热线,我们欢迎您的咨询!